资讯中心
作者:香雪生命科学
发布时间:2025-07-28
阅读:11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临床医师癌症杂志》发布的最新数据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癌症发病率逐年增长态势明显,癌症作为主要死因的情况日渐加剧,仅2022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就近2000万,因癌症死亡的人数为970万[1],癌症治疗是目前全人类正共同面对的医学难题。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肿瘤免疫学、生物信息学等多个学科快速发展和交叉融合,促使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多种新兴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例如,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抗体偶联药(ADC),溶瘤病毒等。
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定义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大致可分为两个门类,第一类是非特异性疗法,没有明确的免疫治疗靶点,是从整体上提高人体免疫力而达到缓解肿瘤症状,代表性的是NK细胞疗法;第二类是特异性疗法,具有明确的靶点和机制,能通过激活或者抑制明确靶点来实现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控制和杀伤,代表性的是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因后者有明确的靶点和机制,对肿瘤的杀伤更加特异和直接,所以更加受关注。
流程上,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通常需要从肿瘤患者体内分离出活性免疫细胞,在体外经过基因工程化改造、功能鉴定和筛选激活,大量扩增后重新回输到患者体内,以达到清除肿瘤的目的。根据效应细胞是否有外源基因的表达,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可分为两类,一类需要对免疫细胞进行基因工程化改造以提高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识别能力,例如,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疗法、T细胞受体嵌合T细胞(TCR-T)疗法等;另外一类是直接从患者肿瘤组织中分离筛选出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例如,肿瘤浸润免疫细胞(TIL)疗法等。目前,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作为恶性肿瘤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激发机体对肿瘤的自然免疫防御、重建免疫微环境等方式,控制和杀伤肿瘤细胞,已为众多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既往对多药产生耐药反应的肿瘤患者、容易复发的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带来了更多的治疗可能性。
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国内外发展情况
作为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代表, CAR-T疗法在血液瘤的临床治疗中展示出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早期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自2017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相继批准诺华的Kymriah和吉利德的Yescarta上市后,CAR-T领域的研发热潮蔓延至全球,呈现出高歌猛进的态势。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累计已有14款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产品上市,其中有12款是CAR-T产品,另两款为TCR-T和TIL。 Immunocore于2022年上市的Kimmtrak,因其是全球首款上市的TCR相关免疫治疗产品,并与目前的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产品有类似的作用机制(基于CD3的T细胞衔接器),故常与目前市面上的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产品做比较(详见表1)[5] [6]。国内方面,相继上市的CAR-T产品已有5款,虽然上市时间都在欧美先驱产品之后,但国内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研发形势正处于井喷状态,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然而,热潮的背后,我们也必须看到CAR-T产品的局限性。首先,目前上市的12款CAR-T产品适应症全部是血液瘤,尽管其治疗血液瘤的缓解率较高,但达到持续缓解仍是挑战,由于血液瘤患者体内 CAR-T 细胞生存时间短,影响着疗效的持久性,部分患者仍会出现疾病复发的现象,同时CAR-T疗法的脱靶效应及细胞因子风暴反应可能会对患者带来严重的副作用,这也一定程度限制了CAR-T疗法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在实体瘤治疗领域,CAR-T疗法受制于肿瘤特异性抗原缺乏和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等因素,难以实现对实体瘤的有效控制,虽然近年来,围绕着肿瘤相关抗原、CAR结构设计及其信号转导、肿瘤浸润和调节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等多个方面,革新CAR-T疗法的研究策略不断涌现,但到目前CAR-T疗法仍未在实体瘤治疗中取得令人振奋的突破。
困境的解决,总是需要推陈出新,对于治疗实体瘤,科研人员将目光转向了其他应用前景更好的方向。众多研究表明,在实体瘤治疗领域,基于TCR的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不管是在治疗靶点选择上,还是在安全性上都要优于以CAR为基础的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产品。基于TCR的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目前大致有两个分支,TIL和TCR-T。前文提到的T细胞衔接器是一种双抗类蛋白药,用一个识别肿瘤抗原的抗体/TCR连接CD3单抗,以此结构来衔接肿瘤细胞和T细胞,并激活T细胞对肿瘤进行杀伤抑制,作用机制与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类似。
事实上,国外早在2006便已开始有研究报道TCR-T疗法用于治疗黑色素瘤,但直到2022年之后才相继有两款针对实体瘤(黑色素瘤)的TCR相关免疫治疗产品上市,Kimmtrak和Lifileucel,前者是一款T细胞衔接器,后者则是一款TIL产品(见表1);而2024年8月2日,国际知名的TCR-T开发企业Adaptimmune首款产品Tecelra在美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晚期滑膜肉瘤。Tecelra是一款针对肿瘤抗原MAGE-A4的TCR-T产品,与CAR分子只能识别细胞膜表面蛋白不同,TCR分子还可以识别由HLA系统递呈的肿瘤细胞内部蛋白,这使得TCR-T疗法在实体瘤治疗方面拥有极为广阔的靶点选择性,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潜力。
中国TCR-T领域的产品开发起步晚于欧美,但发展却十分迅速,已有众多布局,目前已有超过十家公司的产品进入不同阶段的临床研究(详见表2)。其中,香雪生命科学技术(广东)有限公司(下简称香雪生命科学)在该领域一直处于国内头部位置,目前香雪生命科学已有两个在研产品获国家CDE批准进入临床,其中TAEST16001是中国首个获得IND批件进入临床的TCR-T细胞治疗产品,并于2024年被CDE列入突破性治疗名单,目前已进入确证性临床阶段。香雪生命科学有一支经验丰富,严谨扎实的研发团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CR产品开发核心技术,已搭建完整的TCR-T产品研发技术体系和生产制备体系,其中TCR-T产品研发技术体系包含:抗原肽发现平台,TCR亲和力优化平台,TCR-T全流程开发平台;TCR-T生产制备体系包含:自动化细胞生产平台,质控平台。公司具有TCR-T细胞产品全链条的创新研发生产线,其TCR-T产品布局广泛,靶点丰富,涉及CT抗原,新生抗原,病毒抗原等几乎所有与肿瘤相关的特异性抗原,涵盖A0201,A1101及A2402等多个以中国人群居多的HLA基因型,适应症覆盖多种临床难治的实体瘤。香雪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事实上正是近些年中国免疫治疗领域爆发式成长的缩影。总体上看,国内TCR-T免疫治疗领域,正处于百家争鸣的时代,已具备与欧美先驱竞争的实力,谁可以在这个时代掌握核心技术,研发出过硬的产品,谁就可以在时代的角逐中占得先机。
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未来市场情况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窥见,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外各大企业都在争先恐后的布局。截至2024年底的数据统计显示,在细胞免疫治疗(含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临床试验方面,中国和美国的活跃度远超其他国家。具体来说,中国在这一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共有489件免疫细胞治疗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占全球总数的47.0%,仅次于美国的48.3% [4]。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中美两国在免疫细胞治疗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也表明这两个国家在该领域的投入和研发活力尤为旺盛。巨大的研发投入,恰恰说明目前癌症治疗仍有着极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不管是中国还是在全球,不管是从最初的CAR-T还是现在的TCR-T,市场的需求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
知名市场研究和咨询机构Nova One Advisor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T细胞相关疗法市场规模为38.5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将达到约796.2亿美元,2024-203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5.38%[7]。这其中, CAR-T产品的贡献非常大的,欧美上市的7款CAR-T产品定价都在40万美元左右,虽定价较高,但欧美人群支付力相对较强,所以每款产品每年的营销额都可达到数亿美元;国内上市的CAR-T产品相较欧美时间较短,但定价基本都在100万人民币左右,只有欧美产品定价的约40%,价格优势明显(详见表3)[5] [6]。
需要指出的是,全球范围内不论是新发癌症病例数还是死亡病例数,实体瘤患者的占比均超过90%[3],CAR-T产品确实在血液瘤治疗领域风生水起,但在实体瘤治疗领域,受限于自身的短板,一直风平浪静。但从另一个角度看,CAR-T在血液瘤治疗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同样也预示着与其类似的TCR-T疗法或许也可以在实体瘤上取得巨大的突破。细胞免疫治疗进军实体瘤治疗领域是行业趋势,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市场的上一个十年毫无疑问属于CAR-T,而下一个十年市场的霸主,或许会是TCR-T。
数据不难窥探,全球首款TCR相关T细胞免疫治疗药品Immunocore的Kimmtrak于2022年上市,上市当年销售额便突破1.4亿美元,2024年更是达到3.1亿美元(见表3)。2024年2月中旬,另一类基于TCR的T细胞过继免疫疗法TIL也有产品上市,即Iovance公司的Lifileucel, 2024年上市当年的销售额已实现1.036亿美元。而上述两款产品的适应症,仅仅只是黑色素瘤这一种实体瘤而已,其他大量的发病率更高的实体瘤癌种,仍需要新的TCR产品来攻克。
面对未来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我国政府对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家级各部委颁布了多项支持政策。同时,“细胞治疗及临床转化”已成为我国“十四五”健康保障发展的重大课题。进入2025年以来,药监局和证监会也都在不同的维度对中国创新药品审批以及创新药企业的发展助力,虽然我国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发展时间相对不长,但劲头十足,近年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地都在大力发展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产业。
当然,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领域目前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通用型产品开发、肿瘤微环境突破、靶点及适应症的可及性等,但伴随市场扩张及技术快速进步、行业管理规范提升,全球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产业必将进入 “加速赛道”,未来谁能建立先发优势,就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或许未来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市场会突破千亿,而群雄逐鹿时代也已经到来。
参考/源引资料: [1] Freddie Bray, Mathieu Laversanne,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24; 74: 229–263. [2] Qiuzhong Pan, Desheng Weng, et al. Phase 1 clinical trial to assess safety and efficacy of NY-ESO-1-specific TCR T cells in HLA-A*02:01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ft tissue sarcoma. Cell Reports Medicine. 2023; 4 (8) : 101133. [3] Rebecca L. Siegel, Kimberly D. Miller, et al. Cancerstatistics,2023. CA Cancer J Clin. 2023; 73: 17–48. [4] 范月蕾, 李荣等. 免疫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态势. 生命科学. 2025. [5] Alex Philippidis. Top 10 Best-Selling Cell and Gene Therapies: Ranking cell and gene therapies in terms of revenues shows a fairly stark line between feast and famine. Genetic Engineering & Biotechnology News. 2024; 44 (5) : 16-17. [6] 智研咨询.《2024-2030年中国CAR-T免疫细胞治疗行业市场深度监测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2024; www.chyxx.com/. [7] Nova One Advisor. T-cell Therapy Market Size, Share & Trends Analysis Report By Modality, By Therapy (CAR T-cell,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By Indication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Lymphoma)),- Global Industry Analysis, Share, Growth, Regional Outlook and Forecasts, 2024-2033. 2024; www.novaoneadvisor.com/.